全國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在京召開 部署2021年八個方麵重點工作
涉法涉訴案件不予受理。
7月以來,廣州、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陸續出台相關條例或行動計劃,搶灘這一新風口。徐岱雄說,市場化可以改變過去以住宅開發追求高利潤回報的傳統方式,通過基金,將城市、區域發展的未來收益轉化為可供各方主體分享的未來基金池,標誌著城市發展的主體話語權,從房地產開發集團向產業、金融、城市運營主體進行轉移,更綜合性地審視城市更新目標。
大規模搬遷原住居民,破壞原有社會結構,割裂人、地和文化的關係。又比如,在核心區賦予多元城市功能和複合的生產生活環境,構建城市休閑、社群交互、教育、運動娛樂、旅遊觀光等多元空間,適配不同社群和客群等新型生活方式訴求。黃豔提到,城市更新要少拆,少推平頭。
不要把居民都趕到城外,城市大沒關係,怕的是長距離通勤。他坦承,過去城市更新大多沿用了傳統的地產思維模式,以地標項目改造為主。
今年全國兩會,城市更新被首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盡管政策都有因地製宜的部分,但不搞大拆大建引入市場化力量成為各地不約而同的更新主線。新京報記者周懷宗。
原標題:我國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四到六成減損空間新京報訊(記者周懷宗)從生產環節,到百姓餐桌,漫長的鏈條中,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糧食損耗,這些損耗,有多少是不必要的?近日,一項針對主糧、蔬菜、水果的研究顯示,在全產業鏈中,這些食物的減損,目前仍有四到六成的空間。目前製約各國減損的一個重要障礙是損耗數據不清晰。
食物損耗已成為發展中國家糧食安全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障礙,世界糧農組織估計,全球生產的供人類食用的食物中約有三分之一的可食部分被損耗或浪費。2015-2019年,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先後對主糧、肉類、蔬菜、水果等8大類食用農產品開展從產地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損耗實地調研,調研對象涉及25個省(直轄市)、35個農業主產縣、2000餘家相關主體,初步掌握了我國主要食用農產品損耗情況。